make脚本

在实际工作中,难免不反复进行修改和补充等。那么,每当更新都要逐行重复执行若干命令就显得不方便也不易保证质量,所以下面我们将上面的操作集成到一个简单的脚本中(注:后面章节我们会添加更多内容对其扩展,形成更加使用的脚本模本),本书统一把这种脚本为“make脚本”。

#!/bin/bash
pkgName="CopyApp"
projectHome="$HOME/Desktop/myPKGs/Chapter4/$pkgName"

if [ "$EUID" -ne 0 ]; then echo "Please run as root"; exit; fi
if [ -d "$projectHome" ]; then
	cd "$projectHome"
	#/usr/sbin/chown -R root:wheel root/Applications/Utilities/CopyApp.app
	#/bin/chmod -R 755  root/Applications/Utilities/CopyApp.app
	/usr/bin/pkgbuild --root root --identifier "lts.ApplePai.$pkgName" --ownership recommended --quiet "$pkgName.pkg"
	Exit 0
else
	echo "Error: Cannot find project folder ($projectHome)."
	exit -1
fi

对于不太熟悉Bash脚本的读者,可以参考下面对脚本的逐行解释。限于篇幅我们只能粗略讲解,对于每个命令的含义、说明和详细用法,请读者自己参考在线bash文档和本书前言中介绍的网络教程:

  • 第1行:#!/bin/bash 声明它使用/bin/bash作为脚本解释器解释脚本内后面的命令并逐行运行。

  • 第2和3行:声明了两个变量:pkgName 和 projectHome,分别用于保存项目名称和项目目录全路径。 注意,变量定义的等号前后都没有空格。

  • 第5行:是if判断语句,判断脚本是否运行在root用户权限,如果不是root就使用echo命令在标准输出显示 "Please run as root" 并退出。所以,运行命令时使用“sudo”。 举例中的 “EUID” 是 bash 的内部变量,它记录当前用户的帐户id,root 用户的 id 总是0。 判断 root 用户还可以用 “id -u” 命令,如果返回值=0就是root用户。所以这一行也可以替换为(注 $( ) 的意思是 运行 ()中的命令): if [ $(id -u) != 0 ]; then echo "Please run as root"; exit; fi

  • 第6行:判断项目目录"$projectHome" 是否存在,如果不存在就跳转13行,否则继续。 注意,使用目录一定要将其包含在括号中,因为如果目录中包含空格,那么空格前后两个部分会被解释为两个不同的参数。

  • 第7行:将当前工作目录切换到项目目录,因为后面的操作都是基于当前目录的。同样是要用双引号将目录路径括起来。

  • 第8行:“#” 开头的行是注释行。命令chown变更后面目标文件的所述用户和群组,这里我们将其注释以备后用。 如果不熟悉UNIX 的文件用户权、群组和权限属性,请参考其它资料。

  • 第9行:也标记为注释。这行的作用是使用chmod命令修改权限,以保证app 应用有正确的权限。

  • 第10行:pkgutil 命令前面已经介绍了。相比较前面的介绍,这里添加了一个 --quiet 的参数,让 pkgbuild 命令以静默的方式运行不输出每一步的结果。

  • 第11行:exit命令退出当前脚本,并返回值0给调用它的进程。说明我们的运行成功结束。 注意,严谨的编程习惯应该是判断上面pkgbuild命令的返回值,并作出相应的操作。我们这里忽略这些判断。

  • 第13行:显示错误信息 "Error: Cannot find project folder ($projectHome)." 其中括号中将显示项目目录的路径。

  • 第14行: 以返回值-1退出脚本

Last updated